2022.03.25 浏览量:
引 言
introduction
/
人会怎样?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人在面对活着、面对生命、面对存在时不得不思考也无法躲避的一个根本命题。
本期为大家推荐书目——《活着》是由现代作家余华创作的一本小说。
|本 期 推 荐|
活 着
01
内容简介
《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
该书主要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该书先后被改编成话剧,电影以及电视剧,余华也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02
创作背景
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03
好句欣赏
1.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2.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
3.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
4.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5.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6.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7.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8.人是为了纯粹的活着而活着,而绝非为了活着以外的事情而活着。
9.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10.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儿,别自欺欺人;当生命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04
读后感悟
《华盛顿邮报》曾评价:《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何为活着?作者在《活着》韩文版自序中这样解释:“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灾难、无聊和平庸,面对重重苦难,福贵找到了缓解苦难的有效方法—忍受。忍受父母的离世,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忍受妻子的死亡,忍受一个个亲人先他而去留下的悲痛与孤独,以“顺天知命 ” 生活态度,忍受的方式与苦难和死亡不断进行抗争。尝尽人间酸甜苦辣,感受人生喜怒哀乐,这就是活着。活着的本质是忍受苦难,坚韧不屈。
通过《活着》余华想告诉自己和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丝孤零零的意味”,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龙二和春生只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连命都丢了,福贵感叹做人还是平平常常好。从生到死是生命的轨迹,活着只是生命状态的存在。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透过富贵的一生经历,我们感知自己的生命,坦然面对人生百态,面对不幸足够忍耐,面对责任勇于担当,面对家人格外珍惜,面对生命怀抱一份尊重。
《活着》一书不过道出了人生最本质的核心:“活的就是一份心态”。生活本身没有意义,是人们赋予了它的意义,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05
结语
《活着》是一本具有深度思考意义的小说,向同学们推荐它的意义主要有两点:1.很多人觉得文学经典便意味着大量描写,浓墨重彩,可余华的《活着》语言却是简洁的,余华愿意用最简洁的词句,单纯地讲故事。用一句话来评价:简约,但绝不简单。2.每一部精彩的小说,都会有经典的人物,《活着》当然不例外。小说中的主角自不待言,即使是配角也个个出彩,熠熠生辉。
它告诉我们: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推荐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阅读。
本期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
感谢收听本期的“与你共读”,
期待与你们的下次见面!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