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2 浏览量:
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格局下,教育服务系秉持 “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强化实习环节这一关键育人路径。面对就业市场,教育服务系的学生背景不同,其就业意向也不同,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在系主任曾艳青老师带领下,教育服务系持续调研、走访、接洽和沟通,共拓展集中实习单位23家,其中包括公办幼儿园13家,公办小学6家,世界500强教育机构2家,民办幼儿园5家,共储备实习岗位482个,确保2024年度实习工作平稳推进。在实习过程中,系部指派专人管理实习过程,并与辅导员老师联动,保障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实习质量 ,提升实习效果。
实习计划:加强工作顶层设计,筑牢实习根基
在教育的征途上,教育实习不仅是师范生教学生涯的起点,更是他们成长为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检验学习能力的前奏,未来走向职场的重要敲门砖。为此,教育服务系联合辅导员老师多次召开实习专题会议,制定详细且全面的实习计划,从实习目标、流程规范到学生权利保障,全方位予以明确,确保实习工作精准覆盖到每一个专业、每一位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对学生前期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们的就业意向多元化,既有学生希望能够进入公办院校进行实习,又有学生希望能够进入企业带薪实习。根据学生们的不同需求,教育服务系为小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拓展到了西安高新区公办幼儿园13家,公办小学6家,世界500强教育机构2家,民办幼儿园5家,具体岗位数量如下图所示。
专业对接:紧扣专业特性,深入践行实习工作的开展
在实习工作正式开展前,各专业紧密围绕专业特色与学生需求开展实习筹备工作。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习和就业的现状和趋势,提高就业竞争力,专业负责人和辅导员教师联动,于2024年11月11日组织开展全系的实习宣讲会。在会上,针对学生的实习、就业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和建议,积极鼓励同学们根据个人规划选择实习单位,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尽力做到实习带动就业,激发学生参与实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针对希望未来进入公办院校工作的同学,我们为学生匹配了在公办院校进行实习,并根据学生教师资格证考取的情况,与实习院校进行沟通后为学生配备了各个年级的学科组长带领学生实习,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有机会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对于希望进入公办幼儿园的学生,我们匹配了高新区的优质幼儿园供学生实习;对于希望获得薪酬的学生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几家民办幼儿园和企业,让学生在带薪实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并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最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了西安高新区的六所公办小学开展实习,分别是西安高新区第三小学第一分校、西安高新区第十小学、西安高新区第十四小学、西安高新区第十七小学、西安高新区第十八小学、西安高新区第三十二小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进了西安高新区的五所公办幼儿园进行实习,分别是西安高新区第十五幼儿园、西安高新区第二十三幼儿园、西安高新区第二十六幼儿园、西安高新区第五十三幼儿园、西安高新区第五十六幼儿园,还有部分学生进入民办幼儿园实习。实习园所的多样性提升了学生就业适应力,确保了学生未来就业渠道的多样性。
2024年11月18日起,教育服务系的每一名学生都陆续在系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各自的实习岗位。在各校的实习启动仪式上,各实习学校校长及园长们热情致辞,着重强调了实习于教师职业成长的关键意义。各校(园)实习单位负责人详细讲解了实习的具体内容与要求,突出职业道德与教学规范的重要性,阐释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职责,以保障实习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指导。与此同时,教育服务系全体教师积极配合学生实习工作的开展,组建由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共同构成的实习指导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习指导工作。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实习报告的撰写;实习单位的带队教师从实践角度传授实际工作开展的技巧,助力学生快速适应职场环境。
走访调研:推行实习走访工作,切实保障实习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习情况,专业负责任人和实习指导教师全程把控学生的实习进度,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深入调研走访实习学校,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关注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下的实习状态,解答学生的实习困惑以及精准衡量学生实习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要求的契合程度,为后续学校教学内容的优化提供依据。实习单位的带队指导老师也对学生实习表现高度的认可,为进一步完善学生实习体系,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实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力保障实习工作的稳步推进。
此次2025届教育服务系实习工作的全面开展,是我校秉持“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落实,也是对教育初心的深刻践行。教育不止于知识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未来,学院将继续坚定与各校、各园的紧密合作,使实习生获得更多高质量指导与实践的契机,持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实习工作更加贴合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兼具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